在职研究生招生网

首页 >东北林业大学 >最新资讯

刘文超:诗词是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

作者:本站 阅读:0 上传时间:2016-05-10 13:24:07


为了更好地讲述东林故事、传递东林声音,2016年学校全媒体推出“东林身边人”栏目。或许他们未必有着灿烂的光环,但却对生命充满了热爱;或许他们只是普通的一员,但却对周围的人付出了无私的关爱与真情;或许他们没有傲人的成果,但却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目不转睛;或许他们也曾面对艰难,但他们却从容冷静、勇敢坚定……他们的故事不用惊天动地,只要能够展示东林人的精神品质、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他们就是温暖东林、感动你我的“东林身边人”。


他,求学于东林,工作在东林,已在教学、管理等岗位上工作三十余年,亲身参与、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并深爱着这片热土。


他,爱好文学、喜欢诗词,在创作的过程中,用美妙的文字和诗句带给我们别样的感悟。


他,将人生的境界归纳为竞、净、静、敬、境,创作了“五境赋”,给人以启迪,他笑称自己是“境”教教主。


他,意趣存高远,放歌唱风流,倾情创作了《诗评中国历史名人》和《从群众中走来的英雄――礼赞中国精神》等著作,努力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他就是我校产业党工委书记刘文超。


以诗言志,他用诗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是如诗般的生活在文字上的审美体现。”


见到刘文超的第一印象,会让人觉得诗人就应该是他这个样子,“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他对古今文人轶事、文辞诗句侃侃而谈、信手拈来、如数家珍,他所表现出来的文人风骨,他对古今文学的精通,他的博学、他的才华、他的风趣,都给人如沐春风之感。


刘文超对诗词的喜爱源于他从小就愿意读书,小时候一位长辈留下的一批书成为了他的“文学启蒙老师”,当别家孩子放学后玩耍的时候,他就已经一头钻进屋里,徜徉在李白、杜甫的世界里,如痴如醉。


对于刘文超而言,从开始的单纯爱好诗词到后来的创作著书,既是一个长期积累后的水到渠成,也是内心一种集中、强烈的思想感情的爆发。正所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了解和接触刘文超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被他那种对生活的热爱所感染,小时候他曾专门拜师在国画大师门下学习画画,中学时他是校乐队的二胡演奏员,大学时他活跃在学校文化的舞台上,工作后他获得过全校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生活中,我们很难想像一个人可以有这么多的爱好,而且能够把每一个爱好都变成自己的特长而有所造诣,而刘文超正是这样一个热爱的生活的人,也正是这如火般的生活态度和丰富的生活阅历,让他有了更多的感悟和强烈的创作诗词的渴望,正如他自己所言:“一个冷血的人是不会写诗的”。只有当你学会热爱生活,对生活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你才能够渴望以诗言志,才能写出惊天地、泣鬼神、施教化、正人伦的绝世诗词。


诗评人物,他通过诗句与古今中外名人倾心神会


“解读一人,我便成为这人,解读千百人,我便有了千百化身。没有寂寞孤独,只有忘情兴奋,不曾无动于衷,时常击节感喟。”


用诗臧否人物,以中国诗的成熟诗体(五言、七言)系列评价古今中外历史名人的想法对于刘文超来说由来已久,从最初的诗评百位历史先贤,到后来的诗评百位感动中国的模范人物,到现在的诗评百位世界名人,刘文超一直想用自己的诗词向那些对国家民族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进步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伟人们表达崇敬情感,想用诗词传递正能量,弘扬民族传统,高扬民族精神。


然而当把想法付诸于实际行动的时候,他发现了它的困难重重。以往也有人以诗词的形式评价过历史人物、名人或伟人,但是系统地以诗词形式评价上百人以上的创作至今还没有人做过,这个创作是挑战,也是诱惑,它不仅需要胆量,更检验作者是否具有驾驭这一大规模创作的能力,能否付出大量的辛劳和汗水。


这正如秦陵兵马俑,单看一俑毫无气势,然而当千俑列阵时则蔚为壮观。300多个人物,首先要通过大量查阅和研究文史资料来了解这个人的生平,然后要精准地概括出来(他在每首诗评之后,撰写集录了人物的生平概述、主要贡献、历史影响,使阅读者能及时地诗、文互参),最后要提炼出其精神内核,凝练成诗句表达出来,而这其中最难的是要避免相似或者雷同,要选取合适的角度突出每个人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


如今回忆起当初的创作过程,刘文超还感慨万千,在诗评到人物过半的时候,大有“江郎才尽”之感,是最后的咬牙坚持让他挺了过来,才有了今日的诗评人物3部系列著作。


3本著作,历时9年的时间完成。3000多个夜晚,每一晚都是一个情感历程,300多个人物,每首诗都是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每当深夜展卷,品读这些人物,我便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走进了历史,走进了他们的世界。同时,他们也走进了我纵情驰骋的理性与诗性相参的神秘王国。”刘文超在著作后记中如是写道。如今,他已经记不清创作路上有过多少不眠之夜,查阅过多少资料,反复推敲过多少词句,他记得的只有诗评每一个人物时的投入和感动,他将自己化身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并言道:“与朋友促膝,只能偶尔相约,排遣一时烦忧。与古人神会,则可细细品味,思索无限人生。”这般感受可谓“风情犹拍古人肩”。


作诗成赋,他用诗句传承着中国精神


“我常以生为一个中国人而倍感自豪和荣耀。能用诗歌概括、把评古今中外历史名人的精彩人生,不啻为对我一次次庄严、隆重的精神洗礼,实在是上天对我的奖励和厚爱!”


而今步入知天命之年的刘文超,经历岁月沉淀,总结人生感悟,写成《五境赋》,用竞、净、静、敬、境五字诠释人生境界。他说:“人生很短、转眼百年,该怎样去面对生活在于自己的选择,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难也快乐,而活着并快乐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刘文超为自己选择的是一种乐观而充满激情的生活。当初作出诗评百位历史人物的决定时,没有人强迫他,在保证每天提前半小时走进办公室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诗词创作的他也并没有感觉到这是负担,相反,他认为无论是白天的认真工作还是下班后的努力创作都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分主次,都要过得精彩,过得有意义。这也向我们解释了曾任职学校校长办公室主任、出版社社长等繁忙岗位的他,为什么还能从容地坚持着诗词创作。


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让你的选择变得有意义,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提起当初诗评百位感动中国人物的动机时,他表示:“在感动中国的这100个人物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精神,也许某个人只体现了一个方面,但这100个人加起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体现了中华民族向上、奋进的伟大精神。”“他们的名字,凝聚着至善的大爱情怀,凝聚着自强不息的伟大力量,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理想追求,凝聚着历久弥新的民族魂。这,就是中国精神!我要为英雄人物立碑,为民族魂歌唱。”


在诗评创作的过程中也曾有人质疑过他,他这样解释道:“我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但做的是大事情,我是一个中国人,一个有思想、有责任心的中国人,我有能力以原创诗歌的形式宣扬中国精神,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理应匹夫有责。”


从2014年起,刘文超就以“闻聪”为笔名在学校校报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里陆续发表感动中国人物的诗评,作为一名东林人,他希望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多做一些事情。


目前,刘文超的第三部著作《诗评百位世界名人》已经截稿,不日即将出版,他还计划着有其他的诗歌系列创作,作为一名中国人,他想为弘扬民族文化和中国精神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