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刘博,男,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
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
人物经历
2004年9月-2008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
2008年9月-2013年3月,北京邮电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博士。
2013年3月-2016年10月,北京邮电大学,教师。
2016年11月-至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1] 。
2018年4月起,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 [2] 。
研究方向
大容量光通信、光子编码调制以及光信号处理等。
主要贡献
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入选2019年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长期在大容量长距离光传输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率先在实际链路上实现了实时在线的单通道Tbit千公里光传输,并开通了”武汉-上海“的1400公里示范工程,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项 [1] 。
主要论文
Jianxin Ren, Bo Liu*, Xiangyu Wu et al., Three Dimensional Probabilistically Shaped CAP Modulation Based on Constellation Design Using Regular Tetrahedron Cells, IEEE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forthcoming, 2020.
Shaopeng Liu, Bo Liu*, Junfeng Wang et al., Realization of a highly sensitive mass sensor in a quadratically coupled optomechanical system, Phys. Rev. A, vol.99, 033822, 2019.
Tong Nan, Bo Liu*, Yongfeng Wu et al., Ultrasensitive strain sensor based on Vernier-effect improved parallel structured fiber-optic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 Optics Express, vol.27, no.12, 2019.
Xing Xu, Bo Liu*, Xiangyu Wu et al., A robust probabilistic shaping PON based on symbol-level labeling and rhombus-shaped modulation, Optics Express, vol.26, no.20, 2018.
Lijia Zhang, Bo Liu* and Xiangjun Xin, Secure optical GFBMC system based on cubic constellation masked method, Optics Letters, vol.40, no.12, 2015 [1] .
主要授权专利
一种基于循环迭代编码的正交振幅调制方法及装置,ZL 201710822512.X,排名第1;
一种编译码方法及系统,ZL 201610802665.3,排名第1;
一种光信噪比的监测方法及装置,ZL 201610547865.9,排名第1;
一种动态带宽分配方法及装置,ZL 201610522671.3,排名第1;
一种解决光网络拥塞的新型路由算法,ZL 201410659925.7,排名第1;
一种信号相位再生方法及装置,ZL 201610696462.0,排名第1;
信号的调制、解调方法及装置,ZL 201610438678.7,排名第1;
滤波器的构建方法和装置、及非线性噪声抑制方法和系统,ZL 201610371872.8,排名第1;
一种信号均衡方法及装置,ZL 201610701837.8,排名第1;
一种偏振模色散的监测方法与装置,ZL 201610287112.9,排名第1;
一种RS-LDPC二维乘积码的H矩阵构造方法及其滑动截断译码方法,ZL 201510278426.8,排名第1;
一种光参量增益方法及系统,ZL 201510810481.7,排名第1;
光信号调制方法及装置、光信号解调方法及装置,ZL 201510522934.6,排名第1;
一种光传输过程中对光非线性相位补偿的优化方法,ZL 201410037500.2,排名第1;
一种新型的基于LDPC的混合型Turbo结构码的编、译码方法,ZL 201310358849.1,排名第1 [1] 。
主要获奖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2完成人) [3] ;
2018年度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2完成人) [4] ;
2017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第2完成人) [5] ;
2016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第1完成人)